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文章
9-5
一、零碳工厂建设:势在必行的转型之路当下,“双碳”目标已从政策导向逐步转化为企业发展的硬性要求,零碳工厂建设成为工业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从政策层面看,国家密集出台利好政策划定转型“时间表”与“路线图”。《“十四五”工业绿色发展规划》明确提出,2025年重点行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二氧化碳排放较2020年分别下降13.5%、18%;地方政府也纷纷推出补贴、税收减免等激励政策,推动企业开展绿色工厂认证。从市场层面看,“绿色门槛”日益提高:消费者更青睐低碳产品,国际品牌在...
9-4
随着新能源在配电网中的渗透率不断提高,源荷跟踪的稳定性问题日益突出。本文针对高比例新能源接入下配电网源荷自动跟踪问题展开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配电调度参数优化和源荷基波提取的自动跟踪方法。通过建立高比例电量输入比计算模型和配电网源荷阵列数学表达式,实现了对源荷信号的跟踪。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够有效控制源荷信号的幅值突变,将传输幅值控制在150V以内(低于165V的额定突变值),显著提升了配电网运行的稳定性。此外,本文结合安科瑞EMS3.0能源管理系统方案,探讨了其在新能源接...
9-3
本文系统研究安科瑞光储充一体化系统的技术架构、关键技术、优化策略及商业化应用路径。通过分析欧洲市场的能源政策与项目实践,结合国内工业园区、机场、社区等场景的典型案例,论证该系统在提升能源利用效率、降低用电成本、促进绿色能源转型等方面的显著优势。研究表明,安科瑞光储充系统通过智能调度、多能协同及商业模式创新,实现了能源的高效分配与经济运行,为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提供了可复制的商业化样板。未来需进一步突破技术瓶颈,探索多元化商业模式,推动光储充系统的规模化应用。一、引言随着全球“双碳...
9-2
摘要:由于管理不到位,能源浪费现象很严重,管理层面的节能有很大的节能空间。管理层面的节能主要手段是对能耗实行监管,对中小型企业来讲,采用能源管理枢纽模式投入较大,技术要求较高,无法获得推广应用。本文提出应用物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等技术,建立面向中小型企业能耗管理“云”服务公共平台,企业无需投入服务器、软件和技术性维护,仅仅需要加装能耗数据采集网关,将能耗计量数据传送到公共云端。公共平台采用软件服务化(SaaS)模式,实现尽可能大化的资源共享,达到节能效果。能耗管理公共数据服务...
8-29
引言:光伏防逆流——从安全防护到智能管理的跨越在全球能源结构加速向可再生能源转型的背景下,光伏系统防逆流技术已从单一的安全防护需求,演变为集功率控制、能源优化、数据管理于一体的智能化解决方案。防逆流电能表作为这一变革的核心设备,通过实时监测电流方向、联动逆变器调节功率,确保光伏系统“自发自用,余电不外送”,成为保障电网安全、提升能源利用效率的关键环节。UL认证作为国际安全标准,不仅为产品安全性提供了背书,更是企业拓展海外市场的“通行证”。在北美、欧洲等高标准市场,UL认证的防...
8-28
在当今追求可持续发展的时代,企业园区面临着能源管理和碳排放控制的双重挑战。能源结构不合理、多能协同程度低、碳配额管理难度大以及技术与人才短缺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园区的绿色发展。在此背景下,安科瑞的智慧能源管理系统应运而生,为企业园区提供了全面、高效的能源和碳排放管理解决方案。尽管清洁能源在园区能源消费中的占比有所提升,但大部分园区仍以煤炭、石油、天然气等传统化石能源为主,清洁能源的开发和利用规模有限,难以满足园区低碳发展的需求。2.多能协同程度低园区内电力、热力、燃气等多种能源...
8-28
摘要:为响应国家能源政策,降低企业营运成本,在分析高速公路服务区能源消耗特点的基础上,结合国家峰谷电价构成和电化学储能系统的特点,研究了高速公路服务区建设电化学储能系统的可行性与经济性。结果表明,服务区的能耗以电能为主,且用电时段主要为尖峰、高峰时段;电化学储能系统可以满足服务区应急电源的要求,可替代柴油发电系统;但电化学储能系统仅用作应急电源时,系统的经济性不足;既用作应急电源又参与服务区正常用电供应时,系统具有明显的经济性;合理配置电化学储能系统的容量后可以达到服务区降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