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区转型浪潮已至,智慧能源管理正成为绿色发展的核心驱动力。
随着“双碳"目标的深入推进,产业园区作为经济增长的重要载体,也成为了能源消耗与碳排放的集中区域。面对这一挑战,**许多园区管理者都在思考:如何在保障生产发展的同时,实现低碳、零碳转型?
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要求“建立一批零碳园区",随后国家发改委、工信部和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了《关于开展零碳园区建设的通知》,为零碳园区建设提供了清晰的政策指引。
这一政策背景下,安科瑞等企业推出的零碳园区解决方案,正成为园区绿色转型的重要助力。
国家发布的《关于开展零碳园区建设的通知》明确提出了零碳园区的核心指标和重点任务,为园区低碳化、零碳化改造指明了方向。
所谓**零碳园区,是指通过规划、设计、技术、管理等方式,使园区内生产生活活动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降至“近零"水平,并具备进一步达到“净零"条件的园区。
政策采用“单位能耗碳排放"作为核心指标,要求园区在保持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产能力稳定的前提下,实现近零乃至净零碳排放的目标。
实现零碳园区的第一步,是解决“碳排家底不清"的难题。传统园区对电、水、气、热等多种能源的消耗缺乏精细化计量,碳排放数据依靠理论估算或年度报表,存在严重滞后性与不准确性。
安科瑞EMS3.0企业微电网能效管理平台通过部署广泛的物联感知设备,如安装于各级回路的多功能电力仪表、智能水表、燃气表等,**实现对园区所有能源消耗的全维度、高精度、实时数据采集**。
这一平台作为园区的“智慧大脑",集成数据采集、实时监控、智能告警、能效分析、碳排管理等多功能于一体,将分散的能源数据与碳排放数据进行统一汇聚、整合、分析,形成园区级的能碳管理“数字大脑"。
园区实现零碳目标,关键在于**能源结构的转型**。政策要求加快园区用能结构转型,加强园区及周边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因地制宜发展绿电直连、新能源就近接入增量配电网等绿色电力直接供应模式。
安科瑞的解决方案提供了光储充一体化系统,助力企业开发屋顶光伏,生产绿色电力。
平台可无缝接入园区内光伏、风电、储能、充电桩、微电网等各类分布式能源设施,**实现发电、储能、用能的全链路实时监测与协调控制**。
针对园区增量配电网或局部微网,平台支持并离网平滑切换、源网荷储协调优化策略制定,本地可再生能源消纳比例,减少对传统电网的依赖。
节能降碳是零碳园区建设的核心环节**。政策要求大力推进园区节能降碳,推动园区建立用能和碳排放管理制度,深入推进企业能效碳效诊断评估,淘汰落后产能、落后工艺、落后产品设备。
安科瑞智慧能源系统通过构建覆盖园区主要用能企业、关键车间、重点设备的精细化能源计量网络,提供分项、分户、分时、分区域的用能数据,精准定位高耗能环节。
基于平台数据,园区可实施一系列智能化控制策略,包括对空调、照明等可调节负荷进行分组分时分区控制,避免无效运行;智能预测园区最大需量,自动限制非关键负荷,避免需量电费超标。
建立全生命周期碳管理体系**,是园区应对未来碳约束时代的关键举措。政策明确要求提升园区能碳管理能力,建设覆盖主要用能企业的能碳管理平台。
安科瑞能碳管理平台内置碳资产管理模块,依据ISO14064等国际国内标准,基于详细的能源消耗数据、活动水平数据及排放因子库,**自动化计算园区范围一、范围二碳排放量,并可向范围三延伸**。
这一功能帮助企业轻松完成碳盘查、碳披露工作,为未来参与碳交易、应对绿色供应链要求提供完整、可信的数据支持,将碳管理从成本中心转化为潜在的利润中心**。
技术创新是零碳园区建设的核心驱动力。政策鼓励加强先进适用技术应用,支持园区与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开展深度合作,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安科瑞智慧能源管理系统集成了一系列技术创新,包括电能质量治理技术,分析谐波、电压暂降等问题,保障新能源并网稳定性。
系统还采用边缘计算技术,通过通信管理机支持本地策略执行,减少云端依赖,提升响应速度。
这些技术创新为零碳园区建设提供了坚实的技术基础,使得园区的能源管理和碳管理更加智能化、高效化。
零碳园区建设不再是遥远的概念,而是正在发生的现实**。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和政策的持续支持,越来越多的园区将通过数字化、智能化的能源管理方式,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双赢。
安科瑞的解决方案已经为众多园区提供了可复制的实施路径,助力它们在绿色发展的道路上稳步前行。
未来,零碳园区不仅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更是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的重要支撑。